1月8日 光明日報客戶端?? 據柬埔寨海關數據顯示,2024年,由紅豆集團主導,聯合中柬企業共同開發的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簡稱西港特區)內企業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40.78億美元,同比增長21.3%,再創新高,并持續引領當地經濟發展,被當地人民稱為“金飯碗”。同時,西港特區也是中柬兩國兩地增進了解、深化友誼、促進合作的新平臺,是構建中柬命運共同體的生動體現。
西港特區自2008年2月奠基以來,努力實現與股東、員工、顧客、供方、合作伙伴、政府、環境、社會(社區)等“八方共贏”,著力打造民心工程、共贏工程。經過十多年的發展,西港特區從一片荒蕪成為了柬埔寨發展最快、影響最大、社會形象最好的經濟特區,被譽為“中柬務實合作的樣板”。2024年,特區共新增企業(機構)28家,累計引入來自中國、歐美、東南亞等國家及地區的企業(機構)202家,創造就業崗位3.2萬個,為充實中柬“鉆石六邊”合作架構及打造柬埔寨“工業發展走廊”注入了新動能。
堅持“扎根”當地,促進共同富裕
企業“走出去”,如何真正融入當地社會?西港特區的體會是,要真正沉下心來,服務群眾,深深扎根于當地人民心中,與渴望勞動致富的群眾一起,共建特區,而且隨著產業配套的持續升級,實現真正的合作共贏。
在特區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周邊村莊也共享特區發展紅利,變化翻天覆地。西港特區周邊村莊巷道,昔日的茅草屋,變成彩色磚瓦樓房,沿街布滿了生意興隆的超市、手機店、服裝鞋帽店、藥店、車行等。村里從泥濘土路到水泥路,從茅草屋到磚瓦房,從出門步行到家家戶戶買了摩托車、汽車。2023年,西哈努克省人均收入4602美元,在柬埔寨全國名列前茅。
積極回饋社會,造福當地百姓
西港特區公司一直注重社會責任,特區安排周邊老弱病殘等缺乏勞動技能的貧困家庭的成員在區內從事力所能及的綠化、環衛、勤雜工作,給他們發放攤販證,在特區設攤做小生意養家糊口。
同時,通過成立“柬中友誼公益志愿者聯盟”,長效開展公益慈善活動:志愿者與特困家庭的學齡兒童實行“一對一”助學,逢年過節慰問特困家庭等等。柬中友誼公益志愿者聯盟成員經常關心學校的發展,開展捐資助學,還為學校捐贈圖書,給學生們補充“精神食糧”。
西港特區還積極向柬埔寨紅十字會及西哈努克省紅十字會捐款,為當地修建學校。
未來,西港特區將繼續以共贏理念為指引,繼續加強企業發展與社會責任的融合,高質量推進2.0升級版建設,為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及夯實中柬“鐵桿”友誼作出新貢獻,成為“一帶一路”上的共贏工程、友誼工程。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翼?)